李小三到我市调研重大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工作

 行业资讯     |      2025-04-05

但是,美国失去AAA评级,至少意味着,世界尤其是经济大国,不再会有AAA。

美国经济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支撑,1999年一季度到2006年四季度期间,由私人消费拉动的GDP增速平均为2.33个百分点,私人投资、出口、政府投资和消费拉动的GDP增速平均为0.47个百分点、0.42个百分点和0.41个百分点,远低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 进入专题: 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 。

李小三到我市调研重大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工作

历次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增速都会在迅速反弹后再次回调,经过二次回调后逐步恢复正常的周期性波动。但私人投资和出口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2009年三季度到2011年上半年期间平均贡献分别为1.44个百分点和1.22个百分点,远高于1999年到2006年期间的平均水平。从GDP环比增速变化情况看,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GDP环比增速在2008年四季度回落到—8.9%的谷底,从2009年一季度开始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回升到3.9%的峰值,此后再度回调,2011年一季度回调到0.4%,2011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别回升到1.3%和2.5%。此次金融危机与以往相比,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弱化,其中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幅度最大,私人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降幅则相对较小。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私人消费、出口和私人投资增速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导致GDP增速出现深度下滑。

鉴于2011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速趋于稳定、环比增速持续回升,美国经济在危机之后的二次回调已经结束,目前已进入回升轨道同时,为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了持续扩张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规模大幅度增加。保险需要一年几千美元。

我对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讲了这么一句话,我说:各位来宾,你们记不记得,二十多年前你考上清华、北大的那个情景。但是股改有股改的原则,这种改革都是和国企改革相对应的,那就是经营好的国有企业进行股改,而经营不好的国有企业不能进行股改。那么我们其他的改革呢?比如说股改。可是我们今天有吗?当然我承认政府在这方面也在努力做好,例如我们第18次调低药品的费用。

什么是以公平为主呢?就是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但其他的人不能更贫穷。当一个急诊的病人送到医院去的时候,部分的医院第一句话不是你哪里不舒服呀?而是你有没有保证金呀?如果你没有,你就在走廊里等死吧。

李小三到我市调研重大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工作

这种股改能够成功吗?股改失败之后怎么办?就算了吗?谁负责呢?在今天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我们这种简单地引用一些国外的先进概念而创造的政策,必须要检讨。当然,还有很多改革都值得我们批评和关注,包括农业改革、房改、金融改革、银行改革,其共同的结果就是改革由少数既得利益者独享改革成果,而改革成本由全社会负担。他们买不起硬卧车票,给你买一张硬座的站票,让你站到北京上清华大学。你的父母含着眼泪把你送到火车站。

但是问题不在这里,是在一个没有法治化的游戏规则之下,你控制不住收费的标准,尤其是控制不住民营医院的收费标准。今天你们可能会怀疑,这个制度有效率吗?一个注重公平,一个以公平为基本原则的制度(包括美国和欧洲)是有效率的吗?我告诉各位,我不想谈论它是不是有效率,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你把公平放弃了的话,马克思的预言就会成为真实。有很多人说我是反改革,说我忽略了邓小平先生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理,像这一类的批评,已经见怪不怪了。第三,你敢不敢保证,推出法人股之后,上市公司不会制造假消息,在高位套现离场,坑害股民?最后,监管单位什么都不能保证。

这种改革还不如不改,因为你太不了解国际大势了,你把市场化看得太神圣了。而在什么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之下进行股改,甚至把坏公司都一起进行股改,这就是对政府信用的破坏,也是对股民的再一次掠夺。

李小三到我市调研重大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工作

这不就是社会主义化的资本主义吗?这个思维不正是邓小平所提出来的吗?但是各位请注意,邓小平讲可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然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在这里再次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并把我国在这二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一条一条列出来,做一个评论。

它的条件就是,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这就是原则。他这个理念不但符合马克思主义,同时也符合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中央政府怎么敢对老百姓言而失信,怎么敢在老百姓的心目之中失去其信用形象呢?因此,只有把好公司进行股改,希望老百姓可以赚钱。所以,在每一个人不能变得更加贫穷的情况之下,邓小平提出来我们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结果得到全国老百姓的一致支持。他讲话的场合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性是不允许任何人挑战的。这是对于弱者的关怀与情怀。

因为这类批评对我来讲,已经是司空见惯。因为股改本身牵扯到英国中央政府的背书。

我们没有政府大规模的贷款制度来补贴穷人,如果你进行市场化,其结果是让很多的农村青年不是因为成绩不好念不起大学,而是因为没有钱念不起大学。第二,你敢不敢保证上市公司不敢篡改选票,不敢贿赂选民?你也不敢保证。

也就是邓小平所说的走向共同富裕。当时在社会主义的环境里,竟然能够喊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这个伟大的思维,才应该主导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但是现在,我们走到了什么地步呢?基尼系数从当时改革开放的接近于零到现在的0.5,你们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吗?你们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符合邓小平的理念吗?你们又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符合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的资本主义吗?我绝对不能接受这种导致一部分人富起来而由其他人负担社会成本的改革。最后我只问监管单位三句话,第一,你敢不敢保证上市公司在股改前不大量收购流通股?你不敢保证。在美国相当多的穷人是没有保险的。

我在《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一书中,以一个学者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心目中的改革开放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思维。我们今天太喜欢使用资本主义表面简单肤浅的现象进行改革,而不实事求是地深究各种改革的本质问题,这才是改革的最大危机之所在。

在美国,看病的保险不是每一个美国人都有的。是让全体的股民一起跟着受罪,承担着改革的成本。

我们这里有吗?我还要告诉各位同学,你到美国看病是什么情况。什么叫做股改,我们到底清不清楚股改的概念?让我们回头看一下英国这个邪恶的帝国主义怎么做股改的。

我们没有这种配套措施,你怎么敢随便把市场化的概念放在教育改革里面呢?这又是一个改革成本由全社会最为贫穷的人来承担的荒谬改革。英国有很多的国营企业,所以在撒切尔夫人时代进行了股改。只要政府把坏的公司推出,股民赔了钱之后就会骂英国政府。你怎么能够把市场化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里面呢?教育本身就是精英取向的供需不平衡的制度,你把市场化的概念引入教育制度里面来干什么呢?要搞供需平衡吗?到最后你要花更高的学费才能进大学。

最后我们发现,很多民营企业家打着医改市场化的招牌大赚利润,而成本却由社会上的病人来承担,这又是一个改革利益属于少数人,而改革成本由社会大众承担的错误改革。配套的制度和措施是教育改革的先决条件。

美国的法律规定,必须先给你治病,治完病之后再向你收钱,如果钱不够,可以分期付款。最后的代价就是我们的政府将信用一起赔了进去。

这不是我个人的理解,这是西方这么多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伟大的政府政策制定人一致的结论。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叫做改革开放?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也想找到一个适当的场合来陈述我的想法。